现在如果不看《中国好声音》你可能会跟不上娱乐八卦的讨论。为父亲献歌的徐海星、声音酷似邓丽君的张玉霞这些选手的视频都曾在网络被频繁转发。那英光脚上台唱歌、杨坤32场演唱会,甚至评委的年龄都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已经很久没有一个新的综艺节目能像《中国好声音》这样引发全民追捧。记者近日通过电话采访了《中国好声音》的宣传总监陆伟,对于《中国好声音》的走红,他认为是节目的内容和讲故事的风格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和价值观。尽管有人质疑《中国好声音》是在靠选手煽情故事博关注,但陆伟表示,在选拔选手时优先考虑的还是选手的声音。
《好声音》受到频频质疑
讲故事
会让观众印象深刻
记者:《中国好声音》是引进国外音乐真人秀《The Vioce》节目的版权,在国际上还有一些很好的栏目,为何选择了《The Vioce》?
陆伟:我们本来也打算购买《X-Factor》,但被辽宁卫视抢先购买了。《The Vioce》在世界很多国家做的都非常成功。明星从评委到导师是有身份的颠覆,而学员从过去被选择到现在拥有选择权也很不一样。这样的模式本身就很有魅力。
记者:引进之后,有没有进行一些本土化的改良?
陆伟:我们对于模式本身还是非常尊重的,它之所以成功就一定有它的优势存在,我们不会去盲目改动。但所有模式只是一个框架,里面内容是我们来填充的。我们当然是根据中国人能接受的节目内容和讲故事的方式来制作,其中包括学员所讲述的故事都是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和主流价值观。节目走温情、励志、向上的路线,讲述和亲情、爱情有关的故事,一方面是使节目释放更多励志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国内的观众也会对学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记者:现在来看节目的定位还是很成功的,虽然只播出两期,但收视很高,而且很受观众认可,这样的反响有预期过吗?
陆伟:我们对这个节目非常有信心,认为百分之百会成功的。唯一的疑虑是,能否超过我们制作《中国达人秀》创造的收视纪录。我们认为它会打败所有节目,唯一的对手就是过去制作的节目。
声音是最重要的标准
记者:不同于以往的音乐节目会有报名海选,这次选手都是你们自己去找来的?是如何去找的呢?
陆伟:我们在节目前期大概有三四十个人去各地选拔合适的选手。之前做节目时,我们都会在各地有一些自己的“线人”。他们对当地的演出市场和演出行业比较了解,知道当地有实力或有人气的音乐人。我们也会去各大城市的音乐类院校,还有音乐人比较聚集的场所。还有也请当地比较熟悉的歌手来推荐他们身边的好声音。另外网上的论坛、视频网站我们也会去找那些有潜质的学员。
记者:挖掘这些选手来参赛应该会有一个标准吧?
陆伟:就是声音。声音是最重要的标准。
记者:那是否有故事的选手被选中的几率会大一些?或者故事曲折的选手会有加分?
陆伟:优先选声音,声音必须过关。通常都是先听声音,再听故事。所有学员都是请他们来上海录像时,我们确定他可以参赛才开始跟他们聊故事。先期的选拔是不会涉及到故事的部分。
记者:会不会因为这个选手有特别的故事而选他?
陆伟:不会。即使这个选手有精彩的故事,但他的声音很差,导师都不选他的话,那故事就白费。如果导师不转身,就不会跟选手有讨论,再多的故事也没法讲出来。所以核心本质还是声音。
四位导师很认同节目模式
记者:刚刚您也谈到四位导师在节目中决定学员去留,尤其他们目前都特别受观众喜欢,而且合作也很有火花,当初是如何想到请这四位导师的呢?
陆伟:这个节目是要选中国好的声音,所以肯定是考虑要选歌坛比较一线的大牌来担任导师。他们来当导师是有说服力的,由他们以从业经验和在乐坛的地位来培训乐坛的希望之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节目的要求就是必须邀请到乐坛一线的明星。
记者:像庾澄庆主持综艺节目比较多,但刘欢和那英都是很少参加综艺节目,更没有担任过这样的评委,是如何说服他们来参加的呢?
陆伟:一方面他们看了这个节目的模式之后,对节目很认可。因为节目抛弃了其他干扰因素,导师背对学员只听声音,这样的选择标准非常纯粹,是非常专业只和音乐有关的节目。这四位导师对节目都很感兴趣。包括国外的节目他们都看过,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一点,他们本身都是中国乐坛最黄金的年代里成长起来、收获自己的荣誉。现在中国乐坛整体不景气,节目组和这四位导师也希望通过节目来真正挖掘一批选手。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和一般音乐节目出来的选手会有区别,会成为在市场上有一定号召力的新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目前乐坛低迷的状况。
没有为导师设计动作或台词
记者:四位导师在节目录制过程中,节目组会不会给他们设计脚本或者限制一些规定?
陆伟:没有。节目组只是跟他们讲,如果他们都为学员转身的话,希望他们能发挥自己随机应变的才能去争取,不用谦让。其他包括任何动作、台词,都是他们去临场发挥的。
记者:他们的表现有没有出乎节目组的意外?
陆伟:他们比我们预想的表现要好很多。节目组一开始以为四位明星在一起,加上中国人普遍的个性,可能会比较矜持和谦让的。但没想到他们没有丝毫的矜持,而且他们对学员的爱是很低姿态的。他们都非常愿意诚恳的去跟学员交流,遇到好的学员也会给出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承诺,真的像是求贤若渴的老师一样跟学员沟通。这些都比我们预料的好。
记者:据说四位导师的出场费用也特别高,有传闻是两千万?
陆伟:我们不是常规按场次或者一次性付劳务费的。我们是双方共同培养学员,然后根据学员的市场收益来分成。
记者:那导师认可这种合作方式吗?因为这样收益可能是不固定的。
陆伟:他们觉得没问题,因为他们对节目和自己培养的学员都很有信心。
网友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