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自发为已故知名配音演员建网上纪念馆

2015年01月21日 http://www.sando.cn

译制片 赵慎之 李易

浏览(642)

我要评论(0)

 

 

    近日,网友们已自发在网上为所有已故知名配音演员建立了纪念馆,包括刚去世不久的赵慎之在内。他们所有的配音作品都能在纪念馆内欣赏。回首译制片的辉煌时代,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好声音”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年轻一代的配音演员能否传承和再现当年的辉煌?

  2013年至今,数位在配音界举足轻重的老艺术家相继离世,李梓、李易、赵慎之……但那些醇厚如酒、优雅如诗的声音,并未随时间的推移慢慢远去,而是在人们的记忆中烙下了深深的痕迹。在邱岳峰网上纪念馆里,一位观众留下了充满感情的诗句:“对他的思念犹如被尘封的酒,一旦有人打开,还能闻到二十年前思念的醇香。”

  用声音表演

  和大多数观众的想象不同,配音演员并非光有好嗓音就能高枕无忧——这只是成为配音演员的基本条件。“领声”公司创始人狄菲菲告诉记者,配音演员和普通播音员不同的是,需要在话筒前表演。喜悦、绝望、着急、惊恐、尴尬、骄傲等等情绪都能用声音表现出来,这种能力来自于长时间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身边各色人等的观察和模仿。“录音时,我会通过一些内在的东西,通过声音和气息细微的变化,让听者了解,这个人物年龄多大,长什么样子,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当时的表情是怎样的。”这听着有点玄乎,其实好的配音演员确实可以做到。配音艺术家苏秀告诉记者,当年日本著名演员倍赏千惠子听了丁建华配的一段《远山的呼唤》后说:“这一定是马棚那场戏,因为(丁建华)说话的感觉,跟我拍那场戏时的感觉是一样的。”苏秀说:“我们表演的时候,需要声音放松、语气自然,稍有做作便会完全暴露出来。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为配音学习

  对于大多数演员来说,塑造的角色越多,戏路就越广泛,而配音演员每年平均能配2—30部片子,就这点来说,配音演员可谓占尽优势。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并没有译制片。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之初,配音演员们连怎么对口型都不知道,为了确定一句话的中文字数,只能靠掐秒表的办法来记录原片每句话的长短。后来,老厂长陈叙一带领大家一点一滴地去摸索,才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工作程序,造就了翻译、导演、演员、录音、剪接一整套班子。苏秀告诉记者,当时的配音演员需要遵循“十六字”原则:上天入地,紧随不舍,拐弯抹角,亦步亦趋。在自传《我的配音生涯》中,苏秀写道:“我们像分析一篇文章一样去分析影片的起承转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儿是大段落,哪儿是小段落,哪儿是高潮,哪儿是转折。此外,“谈戏”还必须结合“实战”的需要,比如谈人物就要结合具体的配音演员谈……这样才能激发起演员探讨戏的兴趣。”此外,配音演员不但要熟悉自己的专业技巧,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读外国小说、学习外语、听评弹学习说表功夫、熟读《圣经》等,都是当年配音演员取得经验的重要手段。

  为传承努力

  如今时代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译制片的整体质量不如以前。创作时间短、剧本复杂、字幕版普及以及视觉特效增强,都导致年轻演员来不及思考,无法把译制片当做艺术品来琢磨。

  不过上译厂青年导演詹佳告诉记者,厂里依然延续着老厂长陈叙一留下来的译制传统,从翻译、导演初对、复对到排戏、录音、鉴定、补戏、混录再到技术鉴定,这些环节缺一不可。“我们现在做片子都尽可能地贴近原片去表演,无论人物的声音粗细,还是语调、语气上都力求与原片保持高度一致,语言上也更松弛,更生活化、自然化。为的就是让观众不跳戏,没有一种金发碧眼的人说中国话的奇怪感。”

  对于传承,狄菲菲也有着诸多思考。她认为,培养新人,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机会。“我们‘领声’公司里都是80、90后,我手里有什么资源、有什么想法,就跟他们沟通,他们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狄菲菲也鼓励年轻的配音演员去主持、演戏、演舞台剧,因为表演越好,在录音棚里的感觉就越好。“现在的年轻人综合素质非常强,迪士尼的片子需要又说又唱,他们都能胜任。”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1
  • 0
  • 0
  • 0
  • 0
  • 0
  • 0

还没有评论哦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600-5012 版权所有 2005 - 2013 All Right Reserved.皖ICP备07500763号-1

地址:安徽合肥港澳广场B座11层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