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花开香满园
——莆田市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纪实
序言
莆田,海峡西岸一座正在崛起的港口城市,始建于1983年,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现辖仙游、荔城、城厢、涵江、秀屿五个县区和湄洲岛、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两个管委会,全市共有54个乡镇(街道),886个村(居),743207户家庭,305万人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平安和谐牵动着社会的平安和谐。莆田市把创建“平安家庭”作为“平安莆田”建设的重要举措,着力在组织保障、加强宣传、发掘典型、力求特色
上下功夫,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稳定的经济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健康的青少年成长环境,为“平安莆田”创建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第一篇章 谋篇布局话创建
市委、市政府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平安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党政领导综治责任书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评范围,作为全市首批五个平安系列创建与平安莆田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同表彰,从政策上保障、经费上倾斜、工作上指导,为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成立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张丽冰任组长,综治、公安、司法、民政、共青团、广电、妇联等七家单位参与,制定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领导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制定下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五年规划、平安家庭创建考核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出台《平安家庭滚动管理办法》,并召开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现场会。各县区(管委会)、乡镇(街道)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列入本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制定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各级财政对平安家庭创建经费累计投入150多万元。目前,全市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已形成党政领导,综治、妇联牵头,成员单位协作,层层齐抓、家家参与的工作格局。
第二篇章 宣传引导造氛围
这是2009年在涵江区婚姻登记处举办的“创建平安家庭,牵手一生幸福”承诺书签订仪式上的一幕。几年来,为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莆田市创新载体,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依托电视台、报社等主流新闻媒体,以专题、专栏、专版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报道,有效扩大宣传面,提高群众知晓率。在“三八”、“六一”、“6.26”、“12.4”期间,组织开展大型法律咨询活动,举办文艺汇演、健身大赛、合唱大赛、家庭之星竞赛、登山比赛、征文比赛、有奖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教于乐,让平安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在市区100个公交停靠站悬挂“家家争创平安家庭,户户树立文明新风”宣传牌,在全市11条线路150多辆客车车载电视上开办平安家庭专题片,一年宣传面达1800多万人次。组织文艺队敲锣打鼓入户为平安家庭示范户授匾挂牌,成立平安家庭宣讲队,自编自演一些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平安家庭创建文艺节目,影响广泛。几年来,全市累计印制发放平安家庭春联十万多对,定制环保袋10万多个,编印、发放倡议书、宣传册、台历、年画、贺年卡等共计100多万份,开设法律咨询500多场次。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兴化人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第三篇章 积极探索创特色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家庭,落脚点是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平安和谐。几年来,莆田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坚持抓典型树榜样,抓重点促结合,抓亮点求特色,推进创建活动不断深化。
亮点之一:完善机制强化督查,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日趋规范
为提高群众参与率,规范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莆田市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建立了创评机制,制定严格的评选程序,要求以村(社区)为单位,按村(社区)总户数的一定比例进行评选,做到推荐、公示、复查、审核、授牌环环相扣,一步不少。激励机制,将平安家庭示范户划分为遵纪守法型、科技致富型、健康文明型、创新发展型、团结互助型、廉洁自律型、家庭和睦型、尊老爱幼型、善于学习型、安全防范型10个主题,从不同角度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平安家庭示范户,并对平安家庭户在推荐就业、入伍、培训、小额信贷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调动家庭成员参与创建的热情。督查机制,制定出台《莆田市平安家庭滚动管理办法》,建立平安家庭考评制度,实行“半年一检查通报,一年一创评审核”;在全省率先建立平安家庭摘牌制度,对核查不合格的平安家庭进行摘牌,并建立档案。帮扶机制,引导平安家庭采取自愿结对的办法,对全市46313户困难家庭、矛盾家庭、特殊家庭实施“1+1”帮带结对,做到“四个一”:开展一次谈心、制定一个帮扶计划、解决一项具体困难、寻找一条经济发展路子。
亮点之二:平安单位创建平安家庭,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创建平安家庭,党员干部走前头。为了在党员干部中兴起创建平安家庭的热潮,莆田市按照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平安单位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将创建平安家庭纳入平安单位考评内容,制定下发文件,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平安单位率先行动,纷纷拟定创建计划,实施创建活动,做到“四个有”:有创建平安家庭氛围、有建立干部职工家庭平安情况档案、有制定平安家庭创建标准、有评选一批平安家庭户。创建平安家庭已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亮点之三:流动人口创建平安家庭,使大家庭理念深入人心
为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保障工作,带领15万在莆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平安莆田建设,莆田市创新举措,探索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在流动人口家庭中广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印制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展牌、入户授匾挂牌、组织文体活动、建立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等形式,营造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极大调动流动人口家庭创建平安家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号召流动人口家庭参与“严打”整治斗争、查处“黄赌毒”案件、整治道路交通秩序等专项行动,加强流动人口家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构建起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的流动人口平安家庭创建网络。
亮点之四:拓宽渠道化解矛盾,社会化维权为平安家庭创建保驾护航
化解矛盾纠纷是平安家庭创建的一个着力点,莆田市创新方法,探索建立了调解衔接机制,多元化调解衔接工作成为莆田市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一大创新。作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牵头单位,莆田市妇联主动作为,积极融入社会大调解格局,联合市法院制定出台关于开展调解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调解衔接工作站,通过采取通报机制、指导调解、引导诉讼、效力确认、协助调解、委托调解六种方式,及时调处家庭婚姻矛盾纠纷,逐步建立起以妇联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互补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衔接机制,三年来累计调解案件2000多件,真正做到调解一件纠纷,解决一个矛盾,稳定一个家庭,维护一方平安。
这是城厢区法院先行在全省发出的首份人身保护民事裁定书(俗称“人身保护令”),目的在于保护家暴受害者的人身权益。近年来。针对家庭暴力已成为激化家庭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这一现状,莆田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公、检、法、司、宣传、民政、卫生、妇联等八家部门组成的反家庭暴力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出台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实施意见》,建立了67个家庭暴力报警点,成立了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站,建立了反家庭暴力合议庭。还依托人大常委会建立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法院系统建立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旨在通过多种渠道对受害妇女儿童给予及时援助,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章 励精图治铸辉煌
昔日的耕耘迎来了今朝的累累硕果,莆田市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妇联、市综治委的有力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市现已创建平安家庭户670677户,覆盖率90%,示范乡镇(街道)36个,占74.8%,示范社区(村)660个,占68%。涌现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示范社区(村)3个,省级示范区1个、先进集体2个、先进示范社区(村)12个。衡量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三个指标逐年提高。
(把文字体现出来)2009年莆田市平安家庭创建领导重视率91.58%、知晓率68.5%、群众满意率96.72%,在市综治办对第一批5个系列平安创建工作考评中,平安家庭创建以84.85分位居第一,在省妇联对9个设区市平安家庭创建的群众知晓率调查中,莆田市以43.84%由2007年的全省第九位跃居第三位。
结束语
晨曦细雨育壮苗,金秋硕果慰民心。在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平安莆田的实践中,全市广大家庭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创建平安家庭,建设美好家园,为平安莆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平安家庭幸福万年长,和谐社会伟业千秋旺”。平安,让莆田的社会更加稳定,百姓的生活更加安宁;和谐,让莆田的未来更加辉煌,百姓
的前程更加美好!如今,300多万勤劳淳朴的兴化儿女,正以冲天的干劲,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为把莆田建设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和滨海宜居城市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