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文博中心方案设计配音解说词

2018-11-13

来源:声动传媒联合编辑

标签:昌吉 新疆 文博中心 配音 解说词

浏览(971)

    昌吉,古丝绸北道的重镇,一块地灵人杰的宝地,冰山雪岭用清纯的乳汁哺育出山地的森林草场、养育着千年追寻猎物牧放牛羊的游牧族群;夏日骄阳将洁白的冰川融化为涛涛洪流,倾入大漠原野,让千百年来驻守边疆的将士,能够屯垦务农,把千里荒漠建设成为“阛阓烟千树,桑麻花万庐”的城池。千年的沧桑变迁使意为“仰吉八里”的昌吉发展成为今天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新城,成为名副其实的“昌盛吉祥之地”。

昌吉市文博中心项目正是在新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指导下和昌吉自治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文化强州的战略构想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项目建设用地位于昌吉世纪大道与南公园西路的道路交汇处,周边均为新建或规划拟建的城市重要文化设施,北临新华图书城用地及恐龙馆,南面与文体公园、群艺馆歌舞剧团以及图书馆用地相对,东面是风景秀丽的中央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郁。

方案一

兵戈销尽为农器,布谷催耕叫塞云。

昌吉,在千年的沧桑变迁中,其名扑朔迷离。但终有新城,生命之城,生气勃勃之城之意。设计取意“古韵新城话昌吉”。错落有致的方块反映边城文化,悠悠神韵,荡起心中久远的回忆;延绵起伏的弧形屋面,犹如考古发掘的古化石,又喻示着昌吉充满活力的未来。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清新素雅,体现民族风情。

一、总体布局:主从有序

主,以博物馆的展示和档案馆的查阅为主要空间;从,以辅助办公及档案库区为从属空间。在临近世纪大道和南公园西路的开放界面集中布置展示空间,在基地北侧相对隐蔽的界面布置档案馆,基地西侧则是开放的展示广场,作为中央公园的景观延续。

二:交通流线:独立 便捷

为减轻对城市干道世纪大道的压力,其基地内部的车行出入口设计在南公园西路及北侧规划路上,主要人行由南公园西路的导向性广场进入主广场,折转90度后进入建筑。

三、环境设计:开放 和谐

用地成南北方向矩形,根据场地关系,建筑主入口设计在东侧。结合建筑基底构图,在基地东南角形成了引导性广场,场地中的带形草地,主广场中央的镂空雕塑等都对游客具有导向性,构筑参观流线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四:展览流线:清晰 灵活

进入馆内,展览由序厅开始,合着序厅顶部的自然光线,正对游客的是三层通高的景墙,气势恢宏。绕过景墙,展厅和景墙后面的垂直交通形成了顺时针环形连续的展览流线,依次观览一层临时展厅,二层固定展厅及三层主题展厅。也可通过序厅内的垂直交通,按需选择参观路线。

五:公共空间:简洁 大气

体块堆积,文化沉淀,在建筑中部形成了一条宽18米的共享大厅,阳光倾泻,神圣而内涵,简洁而大气。

 

方案二

该方案取义于“河谷宝藏”,博物馆的造型仿佛一件雕通的宝盒,这一设计意念源于回族传统的工艺品——首饰盒,

博物馆场地构思为虚掩宝藏的大地,表面起伏有致,由建筑主体向外伸延,绿地草坡沿博物馆向东逐渐减缓形成清晰的主入口广场,与滨湖河景观带融为一体。整个绿化系统形成一块绿色绸缎,盛托着其上的宝盒。在以尊重周边环境为第一考虑的前提下,块状建筑物之间不完全平行的组合,类似于被发掘的历史器物的排列。人们通过车行道或者步行到达博物馆,在接近的过程中,具有雕塑般品质的建筑展示在参观者面前。场地内部交通遵循人车分流的原则,将车行与人行出入口分开设置。博物馆的入口面向滨湖河景观带,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场地内共有车位173个,其中地上98个、地下75个,非机动车停放位于场地入口北侧。

博物馆在建筑外墙的机理组织上也别具心思,材料上采用传统耐火砖纹路与玻璃和钢相结合,利用金属的黑灰色与内凹处的棕色形成对比,从中隐约显露传统特色。外墙内凹和外凸部分有序排列,局部形成通透效果。光线使镂空样式得到体现,加强了外立面的层次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自然光由不同大小和高度的侧窗、天窗及休息厅渗透到展厅内,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博物馆的中庭高度从观众入口大厅直达顶层,自然光线由顶部玻璃天窗铺撒而下。作为主要公共空间,四周通过坡道、楼梯、扶梯等联络上下层,引导观众进入各展厅。

博物馆内部流线设计为一条单线的参观线路,同时兼具变化的可能。当游客从首层大门进入后,参观过序厅和展厅一后通过入口右侧的扶梯上至二层,经由指示标志引导参观二层的大小两个展厅后,同样经由扶梯上至三层,三层的参观结束后,可通过入口左侧扶梯返回首层完成参观行程。

 

方案三

该方案取意为连绵起伏的山脉,采用在自然界经过亿年演化而成的山脉形象塑造建筑。博物馆建筑形体模拟山脉构造的特殊形态,抽象自山峦的重叠,表现出鲜明的生态感,充分体现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相互和谐的建筑理念。

本方案地上建筑面积为16800㎡,建筑高度22.8米。博物馆场地追求高山草甸的景观效果,南侧和东侧的广场延续着博物馆的建筑形态走势犹如峡谷中流出河流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延续着建筑发散的纹理,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建筑周围大面积的绿地就像天山脚下一望无际的草原,带给人豁然开朗的心理感受。场地内共设停车位160个,其中地上地下各为80个,车辆可通过场地内道路到达。

建筑分为南部的博物馆和北部档案馆两个部分,博物馆两层,档案馆三层。共设有五个入口:主入口、次入口、档案馆入口及两个货物入口。建筑由中心庭院螺旋发散而展开,延生出变化多端的大台阶与折面岩石展览墙相互交错穿插,顺势而上,通达位于二层的博物馆主入口,观众通过主入口进入博物馆参观。通达入口的大台阶可作为室外展场,人们在欣赏展览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东部中央公园的美景。建筑的主入口犹如山脉中雄伟险要的努尔加大峡谷。

    进入连接大厅后可围绕中心两层通高庭院进行参观,二层设有民俗展厅、历史展厅,通过楼梯和扶梯可通达至一层,一层设有经济资源及政治建设成就展厅及临时展厅,参观完后通过建筑南侧的次入口离开,参观流线完整流畅。

  

博物馆文化类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往往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和文明形象而存在,具有纪念性和永久性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重要场所,我们的方案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原则,通过挖掘昌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无可比拟的独特形象赋予城市精神之灵性和文化之气韵。

        全国统一免费配音服务热线:400-600-5012
        更多文案、新闻资讯请点击合肥配音网:http://www.sando.cn/city-hefei

 

        更多专业配音样音试听欣赏请点击:http://www.sando.cn/c-py.html

声动传媒·昌吉州配音

[切换   ]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600-5012 版权所有 2005 - 2013 All Right Reserved.皖ICP备07500763号-1

地址:安徽合肥港澳广场B座11层

分享按钮